從最南點到沙灘小酒館的途中
有這麼一個貝殼砂展示館
很好奇什麼是貝殼砂
所以就到那裡去參觀一下
↑ 砂島 ↑
當天的天氣到中午終於不再下雨
不過風大浪大 還是不能太靠近海邊
↑ 砂島的海邊 ↑
浪大
雖然遠遠看 但還是很有氣勢的
↑ 貝殼砂灘 ↑
這裡是所謂的保護區 遊客們不能下去
不過也好 這麼白淨的沙灘不多了
↑ 台灣海岸 ↑
貝殼砂展示館除了可以看看貝殼砂
裡面也有很多關於貝殼砂和海岸的知識
讓你走出來之後 像是讀完一本書
這裡就介紹了台灣東西南北海岸的不同
北部:屬於來自陸域地層中石英砂組成的沙灘 EX.翡翠灣、白沙灣
西部:西部海岸的沙灘、泥灘是由中央山脈的板岩碎屑經河川沖刷堆積而形成
EX.旗津海岸公園、永安海岸
南部:主要為海洋生物礁體或殼底組成的珊瑚礁岸和貝殼砂灘 EX.砂島、貓鼻頭群礁
東部:由來自海岸山脈的變質岩組成的岩岸和礫灘 EX.三仙台礫灘、石梯坪
-- 引自 貝殼砂展示館的解說
↑ 貝殼砂的分布 ↑
我想墾丁國家公園應該就是貝殼砂的大本營
在這裡幾乎都是貝殼砂的蹤影
只是成分上多寡不同
↑ 貝殼砂含量 ↑
所有的地方 砂島是貝殼砂含量最多的
高達97.7% 也就是說幾乎全部都是囉
↑ 其他的地方 ↑
↑ 貝殼砂 ↑
不只能看到美麗的白沙灘
在貝殼砂展示館裡 還能親自體驗貝殼砂的觸感
沙子摸起來細細的
↑ 顯微鏡 ↑
透過這個顯微鏡
可以更清楚的看到貝殼砂的顆粒
就像下面這張照片
↑ 貝殼砂 ↑
這張是我把相機的鏡頭對準了顯微鏡所拍出來的
角度調了許久 辛苦沒白費
貝殼砂在燈光的照耀下 閃閃發亮的 真美
最後來揭曉貝殼砂的成分吧
貝殼砂由三種東西組成:珊瑚、貝殼和有孔蟲
↑ 珊瑚 ↑
珊瑚是指一群行固著生活,能夠分泌堆積碳酸鈣骨骼的腔腸動物。珊瑚依外觀型態,
可分為石珊瑚與軟珊瑚。石珊瑚具有堅硬的石珊瑚骨骼,是建造珊瑚礁的主要種類,
而軟珊瑚僅有鈣質骨支撐珊瑚軟體。墾丁國家公園海域內就有三百多種以上的各種珊
瑚,將海底世界妝點更繽紛綺麗。 -- 引自 貝殼砂展示館的解說
↑ 貝殼 ↑
貝殼是軟體動物的外殼,由軟體動物獨有的器官所分泌製造出來的,主要成分是碳酸鈣。
貝類死亡後,其殼體如未能被掩埋於地層中,成為化石,則將受到波浪的營力作用,被拍
打成碎屑,隨著潮水衝擊上岸,成為貝殼砂灘的成分之一。 -- 引自 貝殼砂展示館的解說
↑ 有孔蟲 ↑
有孔蟲是很微小的單細胞原生動物,在地球上已存活了五億多年,
它們因花樣百出的房室結構及各式各樣的口孔而有不同的種名。
-- 引自 貝殼砂展示館的解說
雖然貝殼砂展示館小小一間 但五臟俱全
可以吸收知識 又可以親手觸摸貝殼砂
從那裡走出來之後
身心充實不少 對我們的台灣也更了解了
*貝殼砂展示館相關資訊:恆春鎮公所-旅遊導覽